今天是:
文章详细
“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现场会在威海市高区第二小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11-28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
 

 “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现场会

在威海市高区第二小学成功举办

 

2017年 11月24日—25日,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工作坊第一次线下活动“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现场会在威海高区第二小学成功举行。齐鲁师范学院副院长刘德增、山东省教科院副院长李文军、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毕诗文主任、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耿成义主任、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副主任刘文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林志芳、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副会长潘恩群校长、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工作坊主持人、省传统文化实验校代表、威海市中小学校长或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观摩现场会。

24日早上7点50分,省、市、区各级领导、专家们来到威海高区第二小学,在林秀芳校长的陪同下,观摩了二小体育老师自创的篮球特色操和一年级学生的吟诵《鹿鸣》,师生们整齐熟练的动作、自信儒雅的气质,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称赞。接着,所有与会人员分为四组,在四位解说老师的引导下,参观了校园文化和特色课程展示,师生们精美的楹联作品、墨香盈盈的书法国画作品、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以及多彩而富有生活趣味的特色课程,得到与会人员的啧啧称赞。8点30分,高区二小师生为大家呈上了精彩的师生文化素养现场展示,用管乐、舞蹈、民乐、合唱等形式表达了对本次现场会美好的祝福,师生们悠扬悦耳的丝竹声、古诗吟唱声、温婉柔美的舞姿、现场的挥墨泼毫,赢得了会场中的阵阵掌声。

24日早,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一起参观校园文化

高区第二小学一年级师生吟诵《鹿鸣》,欢迎与会人员

在解说老师的带领下,与会人员参加校园文化

参观装饰画社团学生活动

参观书法社团学生活动

高区第二小学师生素养展示——学生民乐社团《喜迎佳客》

9点,在省教科院副院长李文军的主持下,现场会开幕式圆满进行,山东省政协常委刘德增教授、区教体处副处长于志健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学校发展的寄望。

省教科院副院长李文军主持开幕式

齐鲁师范学院副院长刘德增教授致辞

威海高区教体处副处长于志健致辞

9点30分,与会人员聆听了威海高区第二小学校长林秀芳女士、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林志芳女士、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副会长潘恩群校长的主题报告《着眼发展 以点撬面 有序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关于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研读<论语> 汲取智慧 躬行不怠》。

林志芳博士从时代叩问、归途漫漫、文化自觉、生命自觉四个维度,解读文明的冲突和精神的返乡、传统文化教学的尴尬和困顿、传统文化教学的出路与内在要求、传统文化教学的精神旨归,直面传统文化教学的勇气与担当,鼓励教师们“我教即我在”;潘恩群校长从《论语》当中汲取智慧,提升国学教育品位、促进学校家庭教育、构建六艺德育课程,并以山师附小齐鲁合作学校为例,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林秀芳校长着眼发展、寻根溯源,以传统文化为契机和结合点,重新定位学校文化,紧密联合社区和家庭,回归学校文化本位,立足实效,以点撬面,通过楹联文化和吟诵来推进整体国学教育,延展大阅读。

高区第二小学校长林秀芳做报告《着眼发展 以点撬面 有序推进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林志芳作题报告《关于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

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副会长潘恩群 做报告《研读<论语> 汲取智慧 躬行不怠》

下午2点,威海高区第二小学的三位教师分别执教了楹联特色校本课《六鱼》、诗词教学与吟诵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现代文阅读与楹联整合课《小桥流水人家》三节展示课,受到了省教科院耿成义主任、林志芳博士、市教研中心吕朝阳主任的高度评价。

4点10分,在林志芳博士的主持下,三位执教老师进行说课,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朝阳先生、林志芳博士、耿成义主任针对三位教师的课堂情况,进行评课、议课。吕朝阳先生现场创作三副对联,感谢与会宾朋弘扬传统文化的热忱,概括三位执教老师的课堂重点与难点,赞美传统文化的加盟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绽放光华;林志芳博士从课堂改进的角度分别给予三位教师成长建议,“课堂是精美的艺术品,节奏是艺术的灵魂”,提醒老师准确把握课堂时间,“有效应答,重复性评价减少”,提醒教师注意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耿主任分别评三位授课老师“有凤来仪”、“佩玉鸣鸾”、“静女其姝”,细数课堂亮点,赞其自成风格。

威海高区第二小学于凤凤、辛晓佩、苗文静老师分别进行课例展示

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朝阳先生评课

林志芳博士评课

山东省教育科学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耿成义主任评课

25日上午8点,在省传统文化工作坊主持人赵丽君老师的主题报告《在经典学思行中寻找生命的平衡点》中精彩继续,潍坊、菏泽、济南传统文化工作坊的主持人代表也进行了经验交流,将传统文化的优秀经验进行了接力和传递。

赵丽君老师在简述“同德堂2017”工作坊主持人的线下剪影中开始了精彩的讲座,她启示与会老师们在经典学习践行中寻找生命的平衡点,做一个爱学习的老师,因为,学习是教师成长唯一途径,也是生命重建的唯一通道,做一个爱思考的老师,因为只有回归心灵,不断省思,才能找到内心的那颗纽扣,做一个践行的老师,只有把灵魂安放在经典指引的路上,才能提升自己,帮助他人。

省传统文化工作坊主持人赵丽君老师做报告《在经典学思行中寻找生命的平衡点》

赵磊老师从“文化要外化于形”讲起,以乐道课程、培真课程、广文课程、美华课程为实例,进行阐述,再讲“文化更要外化于行”,最终以“内化于心”。

省传统文化工作坊主持人赵磊老师做报告《外化于形,更要外化于行》

刘海舰老师以自己的北辰学院为例,讲自己看传统中国的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他带来的北辰学生更是现场为大家展示背诵的国学经典、中华武术、葫芦丝演奏,刘老师本人也为大家现场弹奏古筝《沧海一声笑》,他的讲座风趣幽默,时常引来大家或赞同或善意或理解的笑声。

省传统文化工作坊主持人刘海舰老师做报告《传统中国的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逄淑萍老师以青岛39中为例,从学校顶层设计、规范设计科学实施课程、全员培训、教育实践四方面来分享自己对普通高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教育思考。

省传统文化工作坊主持人逄淑萍老师做报告《普通高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教学思考》

张建老师与大家分享学生创作的诗词作品,论述其指导小学生进行古体诗创作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背景及目的,以及他的基本做法,让大家看到了诗化教育的主要成效及推广价值。

省传统文化工作坊主持人张建老师做报告《诗化教育》

张英良老师先是带领大家读了一首基于此次现场会创作的诗词,接着,以自己的建坊经验为基础,与大家分享其工作坊坊务管理经验:一是珍惜坊平台,坊务管理做深做细;二是立足于本地文化资源,开展坊资源搜集与整理工作;三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拓宽坊管理视野,开展线下游学,坚持文学创作;四是深入中小学校,做好今后坊管理工作。

省传统文化工作坊主持人张英良老师做报告《珍惜平台 细致引领 脚踏实地 特色建坊》

刘涛老师从教师层面、班主任层面和社团层面讲述自己在中学阶段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方法探索。

省传统文化工作坊主持人刘涛老师做报告《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传承中的方法探索》

耿成义主任做大会总结,鼓励老师们在传统文化的创新继承中回归心灵的宁静,在文化自信中回归诗意灵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共筑中国梦的今天,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文化的弘扬和繁荣,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己任的国民自觉。此次活动,不仅为省内传统文化工作坊主持人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直观、清晰地呈现了将传统文化融入实际教育教学的范例,拉开了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工作坊线下活动的大幕。相信在本次活动的基础上,山东各地市的传统文化工作坊主持人将更加热忱地投入到坊务工作中,并以此为契机,与各辖区内的实验校共同联手,在教育教学的最前线弘扬并继承传统文化,走出一条服务民族振兴、打造高品质人才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

(图文提供/威海高区二小)


上一篇:我院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2017年学术年会山东省两位代表的经验报告赢得好评 下一篇:【学校巡礼】威海市高区二小的传统文化特色教育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