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巡礼】之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诗词教育综述:诗词载道传国学·文质兼修塑人格 | ||
发布时间:2017-03-31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次
|
||
诗词载道传国学 文质兼修塑人格 ——山东师大附小中华诗词教育活动介绍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潘恩群 一、诗词教育开展引子 山东师大附小语文学科有位优秀的张老师,从参加工作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就在班级尝试开展中华诗词诵读活动。学生小学毕业六年后,十几位考上重点高校的学生回母校看望老师。这位张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问了一个很有兴趣的话题,大家对于小学时期的语文学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了一会儿,共同认可的是,跟着老师学背诗词,快乐有趣,提升了自己的文采,感受到了许多诗词作者特别值得学习的宝贵品质。
二、诗词教育开展缘由 我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人文教育传统,中华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练国家人生兴衰、凝聚而成的优秀文化精品,更是历代优秀文人对中华文明价值观的传承载体,内容丰富,文采斐然,犹如高山雪域刚刚流淌下来的江河之水,清澈甘冽,直透心灵。小学生正是书面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启蒙养正的蒙学年龄,他们所接受的中华经典诗词教育内容必将对其未来人生,起到厚积薄发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长效作用。 山东师大附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就逐步加大了开展学生中华诗词诵读的重视程度,在部分班级语文教师自发开展中华诗词诵读活动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优秀语文教师的可行性做法,逐步形成了以中华诗词“唐诗、宋词”为重点板块,兼顾“诗经、楚辞”及其它朝代的中华诗词内容诵读体系。 2003年5月份,学校承办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现场会,从诗词文化环境建设、到班级诗词晨读活动开展、以及学校整体性学生诵读诗词节目专场观摩等方面,展示了山东师大附小一个学年以来各年级开展中华诗词诵读活动的成果,拉开了针对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教育的探索大幕。
三、诗词教育校本教材建设 中华诗词内容浩繁,数量难以计数。学校开展学生中华诗词诵读活动,其普及性就决定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教育者去粗取精、优中选优的基础上,为各年级学生确定一个基本的诗词诵读参考目录。山东师大附小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以“中华诗词”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编辑的不断探索工作。主要探索使用了如下六个版本: 1.《诗词诵读升级达标手册》(含200首中华诗词,2003年编辑校内推广) 2.《中华古诗文诵读》手册(含300首中华诗词,2004年编辑校内推广) 3.《声韵叮咚》(中国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含300首中华经典诗词、150个中华神话、寓言、历史成语故事等)
4.《中华学童·博学启蒙》(山东友谊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含首字与尾字接龙的六个级别的200首诗词和160首15不同类别的主题分类诗词等) 5.《中华经典诗文诵读》1-6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含每册经典诗词60首,主题分类诗词40首。整套丛书合计编辑中华经典诗词600首,供小学1-6年级师生弹性选用。被列为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重点推荐读本) 6.《中华经典诗文诵读》1-6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9月注释版出版发行,内容同上。)
四、诗词诵读活动七原则 1.求略懂。在诗词诵读中允许“不求甚解”,可以“囫囵吞枣”和“一知半解”。感悟是一辈子的事,学生人生的某个时候一到,便会“豁然开朗”。 2.求量变。学生13岁前记忆力最强,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小学生多诵读,多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求熟记。诗词文化的种子要扎根,关键是一个“熟”字。只有熟读成诵,经典诗词才能嵌在孩子的脑子里,否则就如浮萍扎不下根。因此,诵读之后的评价分三个层次进行,先背给同伴听,再背给家长听,最后背给老师听。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示,也是一种督促和强化。
4.日日诵。学校要求每天“晨读、午诵”各20分钟,天天做,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因日常的持之以恒,学生诗词背诵测试正确率每学期均能达到90%以上。 5.重激励。按阶段和诵读完成量给予相应等级鼓励。附小学生诗词诵读设计了“诵诗词、得A星、做状元、我能行”评价表和评价标准。依据学生完成情况每学期可升级为“班级诗词小状元”“年级诗词小状元”“校级诗词小状元”等不同级别称号。 6.创特色。每学期开展经典诗词诵读特色班级评选活动,对于班级学生诗词诵读特色突出的班级,进行诗词诵读特色评选表彰。 7.处处见。学校营造了良好传统文化氛围,如有楼梯文化、连廊文化、教室文化,处处都用经典诗句装饰,影响随时随地都在,学生浸润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诗词教育激趣初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词的兴趣,一直是我校广大语文教师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词兴趣方面,主要有以下七点经验。 1.学校评价的主渠道激趣 学校是对学生实施诗词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通过生生之间的结对交流,鼓励学生参加诵读诗词争星积分活动,争当学期班级、年级、校级诗词诵读小状元。 2.家长评价的侧渠道激趣 争取家长支持,对于激发学生诵读中华诗词的兴趣,非常重要。毕竟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校内诗词诵读如果能在家庭得到支持巩固,孩子的诗词诵读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学校在学生诗词诵读评价中,特别增加了诗词诵读的亲子评价环节,增加了孩子对诗词诵读的认同感。 有位学生家长与老师交流时就说,刚开始进行家庭诵读时孩子比较抵触,甚至哭鼻子,但时间久了,和父母一起尝到了诵读的快乐,也就很痛快地接受了。“有时带着孩子在僻静的地方散步,也会边走边诵读,吟唱般的诵读方式常常换来孩子开心的笑声。” 这位家长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时间久了,孩子在经典诵读中感受很深,渐渐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一家人假期英国旅行时,在朋友聚会上不在意地让孩子展示了一下诵读韵律,他竟然流畅地一气呵成: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当时就博得在场朋友的一致赞赏,儿子眼中便闪出自信的光芒,我们立刻意识到诵读也是他的展示舞台,以此增强了他的兴趣和积极性。”之后,这位家长就经常制造机会让孩子展示经典诵读。
3.文艺汇演表达激趣 将诗词内容转化成诗词剧本进行文艺节目样式的呈现,是绝大多数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诗词学习方式。附小每年都会组织年级性的或是全校性的班级诗词文艺汇演活动,做到班级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节目演出,有领诵者,有伴舞者,有和乐者,有齐诵者等等,使班级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诗词文化的心灵洗礼。 4.诗词配画整合激趣。学校通过语文与美术课程的内容整合,开展唐诗宋词配画教学,并开展一年一次的各年级学生诗词配画大赛,评选出内容优秀者进行展示表彰,调动了好多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 5.诗词配乐演唱激趣。学校老师结合学生诵读诗词目录,搜集整理相关诗词配套乐曲音频或是视频,提供给语文和音乐教师参考使用,并发布到家长群,倡导家长在家鼓励孩子诵唱。学生是最喜欢不断变换新的学习方式的,音乐伴唱诗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 6.诗词吟诵法激趣。近年来吟诵已成为一门越来越热的传统文化推广项目,全国也成立了古诗词吟诵学会。附小对于在学生诗词学习中借鉴运用诗词吟诵法,是持开放欢迎态度的。对于有此特长的教师或是家长,教务处和教育处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在学生的诗词学习中,进行适度的推广,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7.诗词素养大会激趣。侧重中高年级,每学年开展年级性的学生诗词素养比赛活动,从中赛出班级、年级、校级等不同等次的学校诗词十佳达人。
六、附小学生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综合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级11月份要看《论语》和《孔子家语》这两本书的曲阜之行,2014年教师节北京师大特别强调“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的明确表态,以及2014年9月在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儒学联合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宗旨等,都更加坚定了我校开展学生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我校将在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导下,将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到中国“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构建涵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四书五经、节日体验、研学旅行等方面的传统文化综合框架,全面贯彻实施学生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引导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优雅美好的文学作品,动人心弦的文学故事、高尚感人的名人传记中去体味、去感悟、去升华,就一定能够达到让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目的。
|
||
上一篇:【校长与学校】之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初探 | 下一篇:“经典诵读二十年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尼山圣源书院举行 | |
|
||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