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章详细
固传统之根扬文化之本 ――烟台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发布时间:2018-07-23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
 

固传统之根   扬文化之本

――烟台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夏日炎炎精神爽,

经典国学润心房。

经史子集含智慧,

诗词歌赋蕴幽香。

嗟咏吟哦悟情味,

识记诵读细品尝。

家国情怀继世昌,

传统文化永传扬。

为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烟台市传统文化教育科学有序实施。7月19日至21日,烟台市教育科学院在招远市金城大酒店成功举办“烟台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 烟台市教育科学院王旋院长、徐国钊主任及幼小初高各学段传统文化教研员、各县市区传统文化教研员、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学校校长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专的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共3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开幕式上,烟台教科院王旋院长重申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的指示”,引领现场所有的老师深入体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的深刻含义。并结合烟台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全市的经典诵读、诗词大赛、文化讲堂、礼仪仪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进行了总结。

 本次培训分六个专题。专题一,清华大学徐林旗教授的《美丽中国,文化同行》报告,用五句话讲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一是一腔热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文化,传承的是自己的血脉,国学经典教育是养血的过程。二是两种养法。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使人不受外在的神、物的支配,凸显人的自我价值,血脉需要自己养;强调礼乐教化,讲究人文教育、反对武力和权力的压制,华夏血脉在国学生活中养。三是三家关系。中国人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源于“人与人、人与自然、身与心”的和谐关系,是为“千古儒释道、万众和谐心”。四是四书经典。即“三玄、四书、五经”九本根源性典籍——《易经》《道德经》《庄子》《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尚书》《春秋》,这是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说明书”。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是经典,幼年时把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受益无穷。五是五福临门。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只有传承传统文化,才能拥有这五福,才能真正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专题二,苇杭书院、江南书院院长杨汝清先生的《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报告,从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精忠报国”“尊师重教”的爱国思想、“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谈起,以《大学章句序》和《孟子》原句为例,阐明“学高为师,身正示范”的重要性。告诉老师们科学的教育是:修身、立德、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我们共同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由一个教育工作者成为一名文化的传播者”“阅读儒家经典做到知行合一”。杨汝清教授带领全体与会人员向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他指出要“讲习礼乐、力行孝道、敬畏圣贤”,理顺四种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言传与身教的关系”,让我们更明白了教育的角色定位。

专题三,河南少年先锋学校赵萍萍校长的《我所理解的大语文教育和中国式读书法》,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赵校长对语文教育的由衷热爱和胸怀天下的大格局。赵校长认为大语文里有天地、自然、万物、乾坤、阴阳、四时、节气、人格精神,大语文“大在和天地同在、和人格同在,大在千丝万缕的符号里、情感里”“大语文教育在真正的国学教育里”。“中国式读书法”告诉我们“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是“书”和“意”不同的桥梁,读书要读出“文本精神”,读出“人生姿态”。赵校长的吟唱婉转悠扬,触动心扉。诵读字正腔圆,慷慨激昂。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每一句诗都深怀感情。真正体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诗词的理解。

  专题四,河南先锋教育事业总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侯超老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过丰富的视频资料带我们回顾了先锋学校二十年的成长历程。侯老师给我们讲到了教师的六种基本能力:积蓄知识、与时俱进的能力;自信、阳光、快乐、富有爱心的情绪转换能力;吸引、引领孩子信任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长远的眼光的能力;榜样的能力。讲座引导我们 “做有传承的教育,以续文化命脉”“做有宽度的教育,以能与时偕行”“做有温度的教育,以化后天陋习”“做有深度的教育,以解时代之惑”“做有沉淀的教育,以示道德养成”。侯老师的谦谦君子之风给与会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专题五,湖南大学博导、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教授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及其现代启示》,邓院长从书院的千年演变历程、书院的类型与体系、书院的规制与文化功效、当代书院的文化担当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让我们知道了书院的发展及对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促进。书院与时俱进、由古开新,坚持传统与现代并重,坚持坚守与创新并举。邓院长的讲座有浓浓的文化气息,有悠悠的历史味道,有深深的职责重任。

专题六,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王黎明副校长以《扬传统文化 铸中国精神》为题,从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内容界定、体系构建、实施策略、实施效果五大方面详细展开,结合学校“诵读中华经典,践行传统美德”的课程开展实施为例,介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实施路径,比较接地气,特别是讲座中穿插的大量视频资料及大量的有价值的实践材料,让与会者不仅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掌握了文化传播的方法。

  两天半的培训,不论是头发花白的老教师还是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不论是单位的一把手还是学校的传统文化兼职教师,都全程参与,认真记录,积极与专家互动与同行交流。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校园、课程、课堂和生活中,让国学思想浸润学生心灵,让文化精髓助己修身立德。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到立君子之品,做有德之人,感先贤智慧,传文化精髓!


上一篇:台湾中央大学儒学研习参访团来我院访问 下一篇:人教社传统文化教育高级研修班在济宁举行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