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勠力同心聚合力 奋楫扬帆谋新篇——山东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启动仪式暨专题培训活动 | ||
发布时间:2021-12-20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次
|
||
为充分发挥我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12月1日-2日,山东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启动仪式暨专题培训活动在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面向全省直播。本次活动由山东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省教科院徐云鸿老师主持,工作坊的核心成员、各市群组成员、省兼职教研员、各市及县区教研员和山东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等两千余人参加了线上研讨活动。 12月1日上午,国家教材委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做了题为《核心教育及其教学》的学术报告。孙教授从数学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变”与“不变”、课程的新变化、数学核心素养解析、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及其教学路径四个方面做了高屋建瓴的阐释,既有前沿的理论与政策,又有清晰的教学路径,对老师们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明晰下一步研究方向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工作坊主持人徐云鸿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并对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工作思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一是整合与辐射。将特级教师工作坊和全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机整合,发挥工作坊辐射作用,让更多人受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二是助力与成长。徐老师介绍了特级教师工作坊的性质与任务、成员组成,希望各级教研员大力支持,促进工作坊工作的有效开展,引领各地市群组成员,使他们从优秀走向卓越。 12月1日下午,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院的郑玲玲老师、威海高新区教研中心的于华静老师、烟台市芝罘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于玲老师、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夏青老师先后进行经验分享。 郑玲玲老师带来题为《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分析》的报告。郑老师从数学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数学文化的多元内涵以及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分析框架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重点结合青岛版教材从数学文化类型、数学文化运用水平、数学文化功能三个层面解读了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加深了老师们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于华静老师报告的主题是《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研究与资源开发策略》。于老师从课程标准出发介绍了开展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研究和资源开发的背景、教材研究与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和具体的实施建议,为老师们开展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有效的实操性强的策略与方法。 于玲老师以《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分析——以青岛版“圆”单元为例》为主题,首先介绍了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接着以《圆》这一单元为例,将原教材与完善后的教材进行对比,解读了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研究的具体方法。 12月2日上午,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夏青老师作了《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研究——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的经验交流。夏老师结合《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分享了基于数学文化的教材研究经验。她认为,开展教材研究,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多角度分析,合理运用分析工具,以数学文化为抓手,以文化人,以数育人。 山东省教科院徐云鸿老师做了《山东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三年规划方案解读》的报告。作为工作坊主持人,对工作坊的工作做了整体规划和具体部署。除此之外,徐老师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中各区市的经验分享,殷切期望全体工作坊成员提高研究意识与能力,提高成果意识,借助工作坊这一项目平台,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范式。 青岛市教科院刘仍轩老师进行了《立足课程标准 开发数学文化教学资源》的专题报告。刘老师结合青岛市的研究课例,系统介绍了我市单元统整教学研究的具体做法,对于指导广大教师有效实施统整、高效设计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很大的启发。作为工作坊核心成员,刘老师还分享了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并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把握机遇,不负时光,加速成长。 青岛市城阳区教体局教研室王宇老师以《在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扬帆起航》为题汇报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王老师从科学分析明方向、对照标准找差距、明确方向定目标、多措并举促发展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三年成长规划。王老师表示,在专家的引领下,将以加入工作坊为契机,发挥对教育教学的拳拳热忱,努力向山东省特级教师的队伍靠拢。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再起航。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全体成员将以此次培训活动为契机,紧随改革的步伐,脚踏实地,精耕细作,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教师共同成长,为谱写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华彩乐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
||
上一篇:基础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小学段)——“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论坛成功举办 | 下一篇:关于山东省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评审结果公示的通知 | |
|
||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