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当代好课程会议在青岛召开 | ||
发布时间:2019-11-22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次
|
||
为促进全省中小学课程建设自主、健康、科学发展,进一步拓宽思路,积极、主动、稳妥地加大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为学生的成长奠基,11月14-15日,“山东省第二届当代好课程暨青岛市精品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现场会”在青岛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市的教科研人员、校长、教师等1100余人参加了大会。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教师理解的课程的开发。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申培轩院长从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角度定位好课程。他认为,在“谁”来开发好课程上,一线教师是最重要的开发主体。在“开发内容”上,有课程方案的研制、方案的实施、课程评价以及保障上述活动进行的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而在课程方案层面,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撰写学科课程纲要、开展单元教学设计,是好课程的四项重点内容。在“怎么开发与实施”上以及“怎么评价”上,要以团队为主体,依靠彼此的合作,在“眼睛向内”的评议以及持续的研究中推进。 青岛教科院柴清林院长针对学校课程规划中逻辑不清、目标模糊,不同学校、学段以及城乡之间课程开发水平差异大、课堂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以多样化行动精准发力、搭建平台、重点工程带动、强化课题研究等方式,介绍了青岛市区域整体推进课程、加强地方课程建设的做法。 华东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浙江台州学院王少非教授分别作了《教-学-评一致性: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学术报告。课程与评价密不可分。而一线教师的评价素养明显不足。上述两个报告对于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以及对于教师理解的课程即当代好课程的方案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实施)以及评价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来自全省各地的26位代表,分别从“学科课程的开发”、“学校课程的开发”、“区域课程推进”三个层面,以生动的案例讲述了他们开发、实施当代好课程的故事。青岛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城阳区实验中学则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方式,分别把他们对好课程的探索,以现场观摩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给来自全省各地的与会代表们。 课程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当代好课程的建设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落实,作为本次会议的组织者和好课程建设的推进者,我院课程中心将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整理一系列有关好课程建设的课程方案的撰写要点和评议框架,为“教师理解的课程”的开发提供支架和工具,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程中心供稿) |
||
上一篇:我院组织召开全省县域教科研工作研讨暨学校发展现场会 | 下一篇:我院召开2019年度第十五次中层干部例会 | |
|
||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